中深资讯【第20250825期】

中深资本
2025-08-25

要闻

NEWS

第20250825期

中深资讯



INFORMATION EXPRESS

中深·优质项目推荐


通信节能龙头,光储液冷新风一体化解决方案领军者


项目简介: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通信行业节能减排与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企业,具备通信工程甲级设计资质及多个行业施工资质。

自2023年底起,公司由传统设计业务转型至“光储节能+液冷+新风”三位一体的绿色通信解决方案,并服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核心运营商客户。

核心商业模式为:前期垫资实施节能工程,后续通过节能分成、电费折扣或EMC合同获取回报,具备高技术粘性与可持续性收入潜力。


项目优势:

1、资质稀缺性高:作为民营企业中少有具备通信工程甲级设计资质的单位,项目公司拥有面向运营商提供“设计+施工+交付”一体化服务的资质能力。

2、技术方案成熟:基站节能系统已在中国移动800+站点完成试点;新风系统具备“半年-一年免维护”技术优势;液冷机柜可承载单柜120kW功率,技术源自军工级别合作。

3、客户资源深厚:与多个省级运营商体系建立合作关系,已完成湖北、山东、安徽等地多个节能项目实施与测试。

4、商业模式清晰:采用节能分成、电费折扣与EMC托管等灵活商业模式,项目生命周期长、合同粘性强、可推广性高。

5、国际项目经验:曾通过大型通信总包商参与菲律宾数据中心节能改造项目,具备出海实施和服务能力。


项目需求:

1、资金支持:需求3000万元股权融资资金,重点支持全国渠道搭建与样板项目推广。

2、资源协同:希望对接具备能源管理、数据中心投资或通信设备背景的战略投资方。

3、股权治理支持:需协助优化股东结构,集中表决权、提升资本运作效率。

4、政策渠道对接:期待合作机构能协助争取地方政府节能补贴、EMC试点等资源。

5、资本路径规划:需要在融资之外获得退出方案设计、估值建模、投资人对接等综合支持。

2025422


专注锂电中段设备,提供智能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项目简介:

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集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新能源锂电池叠片工艺中段设备研发生产,广泛应用于储能、动力电池等。

公司主营全自动高速模切、高速叠片、切叠一体机、热复合切叠一体机、全自动焊接线、全自动封装线、全自动注液机、全自动物流线及智能立体仓储系统等高端自动化设备。


项目优势:

1、专注于能源行业,以锂电中段为核心的工艺设备整体方案解决商:

团队60多人,聚焦锂电中段工艺设备,集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于一体,核心产品为z字叠片机与模切机。

2、以点到面,“1+N”到中段工艺整体解决方案;

① 模切机,叠片机(目前已能媲美行业顶级设备),模切叠片的物流线;

② 软包焊接和封装(切叠一体机);

③ 铝壳装配线;注液机(有技术储备);

④ 中段锂电工艺设备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

⑤ 钠离子储能电池生产设备;

3、公司2024年营收5000万元左右,预计2025年总营收在8000万元;2026年1.3亿元。

4、目前主要客户:深圳雄韬集团、深圳华美兴泰、湖南木星时代、星恒电源、超威集团、蜂巢能源、理士国际、上海兰钧、深圳华为、春兰能源、河南多氟多、湖州微宏、台湾正崴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服务,并获一致好评。


项目需求:

聚焦新能源电池行业头部企业资源对接,例如行业前10客户(BYD、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极电能源、中航锂电、欣旺达、兰钧能源、广汽因湃等,搭建产业龙头合作网络。


近期资本市场资讯

NEWS


PART 01

金融市场

2025年8月20 - 24日,A股科技领涨,科创50周涨13.3%创新高,通信、电子等板块涨幅超8%,上证破3800点;债市LPR持稳,股债跷跷板下10年国债收益率略升;大宗原油回调后小涨,黄金因美联储降息预期升至3400美元上方。政策面,美联储鲍威尔释放鸽派信号推升9月降息预期,国内国常会促政策落实,央行25日MLF净投3000亿维稳流动性。


(一)资金市场

1、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精准投放对冲资金压力

8月20日至24日期间,央行通过多维度公开市场操作持续释放流动性,以应对税期、政府债发行等因素导致的资金面波动。

8月20日,央行开展616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净投放4975亿元(当日有1185亿元逆回购到期),为市场注入大额短期资金;8月25日,央行开展6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对冲当月3000亿元到期量,实现净投放3000亿元,为连续6个月加量续作。

此外,8月以来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累计净投放3000亿元(8月8日7000亿元3个月期、8月15日5000亿元6个月期操作),推动8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6000亿元,创2025年2月以来最大规模。这些操作有效缓解了短期资金缺口,稳定了市场预期。


2、资金利率走势:税期扰动后逐步回落

月中旬(18-22日),受税期走款、买断式逆回购集中到期及政府债发行(20-22日政府债净发行5033亿元)影响,资金面超预期收敛,短期利率快速上行。8月19日,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R001)升至1.55%,7天期回购利率(R007)升至1.58%,较此前一周明显抬升。随着央行加大逆回购投放力度,资金利率自8月22日起逐步回落:8月22日,R001收于1.45%,R007收于1.48%;8月2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7天品种分别下跌至1.4180%、1.4630%,基本回归税期前水平。



(二)债券市场

1、资金面:央行连续大额净投放,流动性趋于均衡

本周央行通过7天期逆回购操作持续释放流动性,8月20日单日净投放4975亿元(操作量6160亿元,到期1185亿元),8月21日单日净投放1243亿元(操作量2530亿元,到期1287亿元)。在央行呵护下,银行间资金面早盘虽有收敛,但午后逐步好转,流动性趋于均衡。资金利率方面,Shibor短端品种多数下行,截至8月21日,DR001报1.47%(较前一日上行不足1bp),DR007报1.57%(较前一日上行逾2bp),整体处于合理区间。


2、市场表现:债市情绪修复,长端利率小幅下行

本周债市情绪逐步修复,国债期货多数收涨,尤其是30年期长端品种表现亮眼。8月21日,30年期主力合约(TL2512)涨0.34%,收盘价116.110元;10年期主力合约(T2512)涨0.06%,5年期(TF2512)、2年期(TS2509)主力合约均微涨0.01%。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下行,截至8月21日下午16:30,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1)收益率下行1.25bp报1.7675%,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250210)下行2.75bp至1.86%,3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002)下行2.5bp至2.0175%。



(三)黄金市场

1、国际市场

8月20日至24日,国际金价呈现“先抑后扬”的震荡格局。8月20日,现货黄金回落至3320美元/盎司附近(接近三周低点),主要受美联储杰克逊霍尔研讨会前地缘紧张局势缓和预期及美元升值预期压制;随后几天逐步反弹,8月22日纽约金期货收于3417.2美元/盎司(单日暴涨1.05%,创三个月新高),8月24日伦敦现货黄金报3371美元/盎司、美黄金报3417美元/盎司,周内累计上涨约1%。


2、国内市场

国内黄金价格受国际金价波动及消费因素影响,呈现“零售价回落、基础金价震荡”的特征。8月2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基础金价报769元/克(回落至770元下方);国内品牌金店足金首饰零售价普遍下跌,报价区间为792-1002元/克(如周大福、老凤祥等)。8月21日,随着国际金价反弹,国内金饰价格跟涨,周生生足金饰品标价1007元/克(较前一日上涨8元/克)、老庙黄金1002元/克(上涨5元/克)。8月24日,国内实时金价报775.8元/克,品牌金店零售价维持高位(周大福、六福珠宝等报1009元/克,周生生1014元/克)。



(四)股市情况

1、A股市场

指数表现:沪指创十年新高,科创50领涨。8月20日至22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走强,上证指数于8月22日突破3800点整数关口,收于3825.76点,创2015年8月19日以来十年新高,周内累计上涨3.49%;深证成指周涨4.57%,创业板指周涨5.85%,均创近期反弹新高。科创50指数表现尤为亮眼,8月22日单日大涨8.59%,周内涨幅达12.19%,主要受半导体板块带动。

板块走势:科技股成核心主线,半导体、券商领涨。本周科技股成为市场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半导体板块领涨,海光信息、盛美上海、成都华微等多股20%涨停,寒武纪股价突破1200元/股,创历史新高;券商板块作为“牛市旗手”发力,光大证券、信达证券涨停,拉动指数上行;AI相关板块(如CPO、算力、AI芯片)持续活跃,方正科技、致尚科技等涨停。


2、港股市场

指数表现:恒指小幅上涨,恒生科技指数领涨。本周港股三大指数震荡上行,恒生指数周涨0.27%,收于25339.14点;恒生科技指数周涨1.91%,收于5647.68点;国企指数周涨0.45%,收于9079.93点。8月22日,恒生科技指数大涨2.71%,创近期反弹新高。

板块走势:半导体、科网股走强,新消费概念活跃。本周港股半导体板块领涨,华虹半导体周涨17.85%,中芯国际、晶门半导体等涨超10%;科网股多数上行,商汤、快手、小米集团等涨超2%;新消费概念表现活跃,泡泡玛特8月20日涨超12%,创历史新高,其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04.4%,业绩亮眼。

图片来源:证券之星



PART 02

产业资讯

近日,有传言称,茶颜悦色与彩虹合唱团联名的手账本涉嫌抄袭其作品。对此,茶颜悦色官方微博发文回应称,确实存在部分未经授权的挪用。


(一)事件概况:两次抄袭风波的演进

2025年7月,茶颜悦色推出“山胡椒油风味辣丝”零食,其包装插画中女生手持的专辑封面与已故歌手方大同2024年遗作《梦想家》封面高度相似,引发网友“抄袭”质疑。品牌随后下架该产品,回应称“创意审核流程中的监管缺失”,并向公众道歉

8月23日,多位手账博主(@废画三千、@麦麦子、@有没有梦游等)发帖称,茶颜悦色与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联名的“活在爱里面系列”多功能手账本,存在多处未经授权的设计挪用,包括动物形象、封底设计、徽章等元素,甚至有博主指出“连拼贴痕迹(胶带折痕)都照搬”。该手账本售价25.9元,上线后迅速售罄并在二手平台溢价,事件推动品牌于8月24日再次发布道歉声明,承认“部分未经授权的挪用”,并表示已与部分原创作者达成授权协议,剩余问题仍在沟通中。


(二)多维度原因分析

内部管理与审核漏洞:两次事件均指向品牌在创意审核流程中的“疏忽”。无论是零食包装还是联名手账本,设计稿件均未经过严格版权核查便投入生产,暴露了团队对原创内容辨别的能力不足,以及流程规范的缺失。

原创能力与流量焦虑:茶颜悦色作为以“国风文创”为标签的品牌,近年来面临新茶饮行业激烈的规模竞争(如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的快速扩张),其线下门店增长乏力(截至2025年8月,全国792家门店中451家位于湖南),营收增长压力凸显。为维持热度,品牌可能过度依赖“联名”“文创”等低成本营销手段,忽视了对原创内容的投入,导致“拼凑式设计”的出现。

品牌定位与执行的偏差:茶颜悦色早期以“中国美学”“文创赋能”为核心竞争力,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但近年来,其在文创产品的设计审核上放松了标准,将“文创”简化为“元素拼凑”,偏离了“尊重原创”的初心,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三)舆论演变与公众反应

抄袭争议的发酵路径:每次事件均遵循“网友曝光→博主晒对比图→品牌回应→道歉”的流程。网友普遍对“抄袭”行为表示愤怒,尤其是手账圈博主,认为品牌“利用创作者劳动成果赚钱却不尊重版权”。两次事件的叠加,使“抄袭”成为茶颜悦色的高频负面标签。

公众对道歉的态度:尽管品牌两次道歉均表示“诚恳”,但公众对其“整改诚意”仍存质疑。有网友指出,品牌“道歉-整改-再犯”的循环,说明其未真正重视原创保护,只是迫于舆论压力被动应对。

对品牌未来的担忧:随着抄袭事件的频繁发生,公众对茶颜悦色的“文创”标签逐渐失去信任。有观点认为,若品牌不从根本上解决原创能力与管理问题,仅靠“道歉”难以挽回形象,甚至可能影响其长期发展。


(四)过往舆论回顾:从“网红顶流”到“争议品牌”

“出走长沙”的扩张争议:2020年以前,茶颜悦色坚持“深耕长沙”的策略,成为当地的“网红符号”。2020年后,品牌逐步走出湖南,但其“直营模式”与“谨慎扩张”的策略,使其错过了新茶饮行业的最佳扩张时机,被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超越,引发“失去先机”的舆论。

“罚站式排队”的营销质疑:2022年,茶颜悦色在武汉、南京等城市开业时,因“线下排队”“小程序取餐取消”等问题引发争议。网友质疑其为“营销炒作”,认为“罚站式排队”降低了消费体验,甚至有媒体批评其“过度神化”。

“低俗营销”的批评:品牌曾多次因广告文案引发争议,如2021年的“捡篓子”马克杯(文案“我捡了一个篓子”被指物化女性)、“SexyTea”英文招牌(被指搭配古典女子形象有不良联想)等。这些事件使品牌被贴上“低俗营销”的标签,引发公众对其“价值观”的质疑。


(五)影响总结

茶颜悦色此次抄袭致歉事件影响恶劣,不仅使其从“原创国风”代表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让公众对其“文创”标签失去信任,此前积累的情怀溢价不再,“为爱买单”逻辑崩塌,消费者信任大打折扣,还加剧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此前扩张、营销、价值观等方面的争议被再次提及,进一步拉低了品牌声誉,若不妥善处理和深刻反思改进,将极大影响其未来的市场表现与长期发展。

图片来源:茶颜悦色



PART 03

国内焦点

DeepSeek "点燃" 国产芯片 FP8 技术事件,是近期AI和半导体领域的一个热点。它标志着中国AI产业在底层技术标准制定和软硬件协同优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技术突破:UE8M0 FP8 的价值

DeepSeek-V3.1 采用的 UE8M0 FP8(无符号、8位指数、0位尾数)精度格式,是一种专为矩阵运算优化的低精度计算标准。其核心优势包括:

算力密度提升:在相同芯片面积下,FP8计算单元数量可达FP16的2-3倍,显著提升吞吐量。

功耗大幅降低:8位数据移动能耗仅为FP16的1/4,有效缓解数据中心的高功耗问题。

显存占用减少:相比FP16,FP8可降低50%-75%的显存占用,使国产芯片能够更高效地运行千亿参数大模型。

动态范围扩大:UE8M0格式的动态范围是传统FP8格式的近百倍,达到了2^255,更好地应对大模型训练中的梯度爆炸问题。


(二)产业影响:国产算力生态的重构

这一技术突破对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打破生态依赖:UE8M0 FP8标准专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芯片设计,有助于构建从模型、芯片到系统的自主闭环生态,减少对英伟达CUDA生态的依赖。

提升国产芯片竞争力:实测数据显示,寒武纪思元590芯片适配该标准后,专家模块利用率从30%跃升至85%,工业质检场景效率提升4倍。华为昇腾910B芯片在GLUE测试中甚至超越了GPT-4。

降低部署成本:FP8标准使得175B参数大模型所需显存从FP16的1.5TB骤降至400GB。模型合并部署技术(V3+R1融合)使算力需求从120张显卡降至60张,部署成本直降50%。


(三)市场反应与资本视角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强烈,但也存在理性思考:

概念股上涨:消息发布后,寒武纪股价出现显著上涨,整个国产算力板块受到提振。

长期看好与短期冷静:虽然资本市场短期情绪高涨,但产业界人士态度更为审慎。他们认为FP8方向正确,但需关注训练稳定性、集群调度、生态闭环等长远挑战。大模型训练推理的核心瓶颈不仅在于算力规模,还包括能耗、稳定性和集群利用率。


(四)战略意义:标准制定与弯道超车

争夺标准制定权:UE8M0被纳入IEEE浮点格式备选标准,这是中国首次在AI计算基础协议领域获得话语权。DeepSeek的技术选型对行业有强示范效应。

“软硬协同”实现差异化竞争:通过算法创新和软件优化来弥补国产芯片在硬件制程上的暂时不足,这是一条可行的差异化发展路径。这为国产芯片避开制程封锁、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五)挑战与风险

尽管前景乐观,但仍需正视面临的挑战:

精度补偿难题:中文大模型特有的高激活值场景,暴露了混合精度训练中梯度累积误差的隐患。UE8M0的“无符号+长指数”设计虽然扩大了动态范围,但精度补偿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生态适配挑战:当前算子库优化滞后导致专家模块利用率存在较大波动(30%→85%),反映出性能不稳定和生态适配的深层瓶颈。

从企业实践到行业标准:将企业的成功实践转化为行业广泛接受的标准,仍然需要漫长的过程和产业链的共同努力。

国际竞争压力:当我们在讨论8位浮点时,国际巨头已在研究4位量化等技术。国产算力仍需持续创新以缩小代际差距。


(六)未来展望

应用场景拓展:随着FP8精度标准的推广,其应用有望从云端向边缘侧(如手机、IoT设备)扩展,使千亿模型部署到终端成为可能。

生态协同深化:未来需要芯片厂商、模型开发商、应用开发者等上下游厂商联动优化,共同构建“国产大模型+国产引擎+国产芯片”的完整技术闭环。

政策支持持续:国家要求2025年国产算力占比超50%,政务云100%国产化等政策14,将为国产算力生态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图片来源:财联社



PART 04

国际观察

2025年8月,美国关税政策持续搅动全球贸易格局。


(一)全球贸易流向与结构的深度调整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贸易伙伴“去美国化”贸易布局。欧盟、日本等传统盟友转向内部市场或非美经济体:欧盟与印度签署全面技术伙伴关系,南非加入金砖国家供应链安全倡议,东南亚工厂将30%的苹果配件产能转为服务中国手机品牌。

新兴经济体成为贸易增长核心: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占外贸总额的51.8%,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金砖国家贸易总额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贸易重要增长极。南南贸易增速显著,2024年南南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4%,同比增长5%,推动贸易格局从“欧美主导”向“多极化”转变。


(二)供应链从“集中化”向“区域化、多元化”重构

美国关税政策迫使企业放弃“全球最优配置”,转向“近岸化”“友岸化”。德国车企为规避对华关税,加速在墨西哥布局“迂回生产基地”;日本电子业向越南迁移,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中企在匈牙利建电动车厂,规避欧洲反补贴税。

供应链“短链化”趋势明显,企业优先选择区域内供应商,以减少关税和运输成本:东南亚成为全球电子零部件的重要生产基地,墨西哥成为美国汽车零部件的主要来源地。这种重构虽降低了单一市场风险,但也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性和成本。


(三)全球贸易规则与制度框架的碎片化

美国单边关税政策破坏WTO多边规则,引发“规则替代”趋势。WTO争端解决机制因美国阻挠陷入瘫痪,各国转向区域贸易协定:欧盟主导的“多边临时上诉仲裁”机制、金砖国家构建的“发展权优先”贸易准则成为替代方案。

区域贸易协定激增,CPTPP吸纳英国,韩国提交加入申请,其GDP占全球13%,成为对抗美国关税的潜在力量。规则制定权争夺加剧,金砖国家通过“金砖之桥”区块链支付系统、本币结算等推动“去美元化”,挑战美元霸权下的全球贸易规则。


(四)盟友体系的瓦解与“反制联盟”的形成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盟友强烈反弹,传统盟友体系出现裂痕。

欧盟对美国威士忌、摩托车加征15%关税,日本对美国牛肉、电子产品实施报复性措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对美国农产品和工业机械加征关税,形成“后院起火”的尴尬局面。

盟友间信任受损,德国工业联合会测算,美欧关税战将导致7万个就业岗位流失,企业考虑将生产线迁往美国本土,但欧洲议会通过决议,要求欧盟委员会重新谈判美欧贸易协定。新兴经济体则通过“去美国化”合作强化团结,金砖国家通过集体申诉、本币结算等方式,共同应对美国关税压力。


(五)国内经济与社会矛盾的加剧

美国关税政策虽短期内增加关税收入(2025年7月关税收入达290亿美元),但长期推高国内通胀。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测算,2025年每个美国家庭年支出将增加2100至3800美元,低收入群体负担激增35%。制造业回流悖论显现,尽管关税旨在推动产业回归,但美国劳动力成本高企,纽柯钢铁公司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墨西哥,苹果、英伟达等科技企业因供应链成本激增股价大跌。农业成为最大受害者,中国对美大豆加征25%关税后,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大豆出口量同比暴跌41%,爱荷华州农场主损失惨重。国内政治分歧加剧,国会两党就关税政策的辩论日趋激烈,部分共和党议员因农业州和汽车业的损失倒戈。


(六)全球通胀与经济放缓的压力

美国关税政策通过“成本转嫁链”推高全球通胀。钢铁行业为例,美国对进口钢铝加征25%关税后,国内钢铁价格上涨18%,福特汽车F-150皮卡生产成本增加320美元/辆,成本压力传导至终端消费者,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新车平均售价同比上涨7.3%。关税引发的“贸易螺旋”加剧通胀,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15%关税后,美国大豆出口量骤降34%,全球大豆价格波动率上升至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

技术封锁进一步加剧通胀,美国对华芯片禁令导致全球芯片价格上涨数倍,2025年第二季度汽车芯片价格同比上涨230%,全球汽车产量减少120万辆。全球通胀呈现“区域化、结构性”特征,RCEP成员国形成“通胀避风港”,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产业价格波动主导CPI走势。


(七)多极化贸易格局的加速形成

美国关税政策推动全球贸易从“单极”向“多极”转变。中国、欧盟、金砖国家等成为全球贸易核心力量,南南贸易、区域贸易成为增长引擎。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挑战,区域贸易协定、双边贸易协定成为主流,全球贸易规则呈现“碎片化”与“多元化”特征。这种格局虽增加了贸易的复杂性,但也推动了贸易的“去中心化”,减少了单一国家对全球贸易的控制。


(八)全球供应链的“韧性重构”

美国关税政策促使企业重新评估供应链风险,推动供应链从“集中化”向“多元化”“区域化”转变。企业优先选择区域内供应商,建立“备用供应链”,以应对关税和地缘政治风险。供应链“短链化”趋势明显,如东南亚成为全球电子零部件的重要生产基地,墨西哥成为美国汽车零部件的主要来源地。这种重构虽降低了单一市场风险,但也增加了供应链的成本和复杂性,需要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能力。


(九)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

美国关税政策暴露了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足,推动其向“多极化”“包容性”方向变革。金砖国家、RCEP等区域组织在贸易规则制定中的作用增强,推动“发展权优先”的贸易准则,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WTO改革加速,各国呼吁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争端解决机制的恢复,以应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挑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全球贸易环境。

图片来源:今日头条:诤闻军事



PART 05

政策风向

(一)国常会部署“两新”政策加力扩围

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强调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实施机制,以更好发挥其对扩大内需的推动作用。


(二)央行加大中期流动性投放

中国人民银行于8月25日开展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净投放3000亿元,为连续第六个月“加量续作”。


(三)货币政策更注重“落实落细”

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央行政策重心转向注重灵活落地与精准传导。业内分析认为,短期内降准概率不大,但四季度有可能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再度实施降准降息等操作。


(四)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持续下达

用于支持“两新”政策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在10月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以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


(五)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细化落实

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进入落实阶段,强调对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提供中长期金融支持,并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减少对传统担保的依赖。


(六)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就《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规范平台经济价格行为,促进公平竞争,征求意见时间至9月22日。


(七)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推进

国常会此前部署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主体的贷款贴息政策继续推进,通过财政贴息方式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以激发消费潜力。


(八)稀土行业总量调控管理加强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对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管理,体现了对战略性资源管控的加强。

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END


      中深资本总部位于中国深圳,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投资管理机构,为实体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个人等各领域客户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中深资本充分发挥创始人团队国际化金融资本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投融资组合解决方案和审慎的风险管理程序,结合多元化的股权、夹层、债权、可转换债券等多种资本应用模式,以达至客户企业整合资源最终目的,以此促进企业长效发展,推动产业经济繁荣。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资讯~


中深资本

  (    关注我们    )

                            中深资本客服微信


分享